最后8天签字,李嘉诚命运已定,家族成员直奔北京,官方态度坚决
最近的新闻,把李嘉诚送上风口浪尖,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与克里斯托瓦尔港,这两个掌控全球5%海运贸易、60%中拉货物运输的“黄金咽喉”,即将被贴上美国资本的标签。
此刻的香港中环长江中心顶层,97岁的李嘉诚或许正凝视着维港的夜色,而他的次子李泽楷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镁光灯下微笑致意。
这种家族成员“分头行动”的戏剧性场景,揭开了这场世纪交易背后更为复杂的博弈:当李泽楷作为“中方主要代表”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,他手中盈科集团的宣传册下,是否压着那份令长和系股价暴跌20%的港口交易风险评估报告?
这场交易的争议核心,早已超出商业范畴。
十年前内地国企曾开价1200亿港元求购巴拿马港口40%股权未果,如今长和系却以1700亿港元将全部股权“打包”卖给美资,价格差异背后是战略价值的几何级膨胀。
更致命的是数据移交,中国21%商船的航行轨迹、货物清单、装卸记录将被纳入美方监控系统,这相当于让美国在太平洋贸易航线上安装了“透视镜”。
美国议员已迫不及待提出法案,要求中国货轮缴纳“特别通行费”,而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的“运河主权不容交易”声明,在228亿美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。
当家族旗舰企业长和系深陷舆论漩涡时,自立门户的李泽楷选择在敏感时刻北上。
这个曾被父亲“隔离”在家族主业之外的“叛逆次子”,此刻的公开行程是参加以“新质生产力”“人工智能”为主题的论坛,但闭门会谈中讨论的恐怕是更现实的议题,据知情人士透露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员与其重点探讨了“交易的国家安全影响”。
值得玩味的是,李泽楷特意携带了长和系2023年财报,其中巴拿马港口28%的利润率数据,既是对交易合理性的辩护,也可能成为官方审查的突破口。
这种“商业与政治双轨并行”的操作,让人想起李嘉诚家族经典的“鸡蛋分篮”策略:长子李泽钜守业,次子另辟蹊径。
当长和系因抛售内地资产市值蒸发323亿港元时,李泽楷的盈科集团却手握蚂蚁集团、腾讯等科技企业股权,俨然成为家族布局内地的新支点。
这种看似矛盾的布局,实则是商业帝国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“对冲机制”,就像他们在英国投资电网的同时,也不忘在香港囤积黄金地皮。
香港特区政府的态度让这场交易愈发扑朔迷离。
国安法第三章“勾结外国势力”条款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,而新修订的《外商投资审查办法》赋予港府“无限期搁置交易”的权力。
更致命的是全球税务围剿,李氏家族通过开曼群岛转移的千亿利润正被多国调查,41%的“慈善抵扣”若被证实造假,罚款可能超过交易本身收益。
这些因素交织下,190亿美元的交易对价突然显得性价比全无,毕竟2015年长江实业抛售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时,李嘉诚还能用“商业决定”当挡箭牌,但这次触碰的是国家战略安全的红线。
这场风波折射出全球化退潮下跨国资本的生存困境。
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高喊“不能为赚钱出卖灵魂”时,中国网友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批评向美资出售港口的香港商人。
而李泽楷在论坛上强调的“企业家的根在祖国”,与其说是家族立场的转变,不如看作是对TikTok成功案例的模仿,字节跳动顶住美国“不卖就禁”的压力守住控制权,这种硬气正在重塑中企的国际形象。
但李氏家族显然没有张一鸣的底气,他们既要考虑长和系在欧美市场的既得利益,又担忧失去内地这个超级市场,这种撕裂在港口交易中暴露无遗。
当维港的晨曦再次照亮长江中心时,97岁的商业巨擘或许终于明白:这个时代已不容“在商言商”的生存哲学。
巴拿马运河的浪涛里,既有每年371万标箱的货物在流动,更翻滚着大国博弈的暗流。
李泽楷北京之行带回来的,可能不是家族期待的“谅解备忘录”,而是一份写满红线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。
毕竟,当香港《大公报》发出“伟大企业家必是爱国者”的社论时,这场交易就已不再是商业合同上的签字问题,而是关乎历史定位的政治抉择。
距离4月2日最终期限只剩8天,但真正的倒计时或许从十年前拒绝内地收购要约时就已开始。
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
热点资讯
- 2025-03-04吴越:给30年演戏生涯一份意义非
- 2025-03-04业界话低空经济未来:突破技术难
- 2025-03-04文化中国行 | AI诗画二十四节气
- 2025-04-12网传李现和瞿友宁二搭《你那儿几
- 2025-03-04未授权演出又现,琼瑶方面再度发
- 2025-04-12微小说|此后余生不爱你(中)